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,也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。疼痛的发生,往往和几个因素相关,外因寒气痹阻气血运行,内因素体阳气虚弱、气血凝滞引起的占十之八九:
1、寒性凝滞而主痛。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,凝结阻滞不通,“不通则痛”。
2、寒性收引。收,收缩;引,牵引。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,腠理闭塞,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,气血不通,见关节挛急疼痛,屈伸不利等症状。
3、素体阳气不足,滋养不及。阳气不足,机能衰退,失于温煦,则导致阳虚局部或者全身畏寒怕冷,隐隐冷痛,喜温喜按。
4、阳气不足,寒从中生。阳气有蒸腾、气化作用,就像天上的太阳能够蒸发地面的水湿一样,还能推动血液及津液的运行,阳气不足,体内水液无法代谢或者停聚,可以形成水湿水肿,阻碍气血运行,形成“因虚致痛”。
据受寒的经络、脏腑部位不同,身体本身的阳虚脏腑各异,疼痛可以在人体的各个不同的地方发病,常见的疼痛包括:头痛、胃痛、腹痛、痛经、四肢关节疼痛等,而其性质往往有以下共通点:
1、遇寒则疼痛加重,得温则疼痛减少,很多疼痛病人愿意用发热性膏药外敷。
2、局部感觉冷痛为主,身体较常人怕冷,容易感冒,抵抗能力较差。
3、疼痛局部颜色青紫或者晦暗,局部皮肤温度降低,或者经行腹痛者月经颜色深而血块较多。
4、发病的时间往往和节气以及天气相关,例如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等发病,或者阴雨天、寒冷天时,疼痛症状加重,夏季或者温暖天气疼痛症状减轻。
扶阳驱寒是治疗疼痛的重要手段,更是治疗因为阳虚、寒痹所致疼痛的不二治法。痛症科将扶阳驱寒治疼痛的针灸经验总结为:
1、火针除弊,根除顽疾。寒痹日久,疼痛剧烈,关节冷痛不伸,或有筋结者,非普通毫针所能除去,必须采用有较强温通作用的火针,即古代“燔针”祛痹。
2、温针灸温阳,通络除弊。有阳气虚损,又有寒气凝滞,针单单能通经活络,确无法散寒温阳,艾条能够温阳散寒,置于针上,可以温通经脉,散出寒气,补益阳虚。
3、艾灸补益扶正,阳足阴寒自消。阳虚而寒凝者,必温补阳气,把阳气补益充足以后,才能够使津液运行,不使寒从内生。
《内经》将阳气高度地概括为“若天与日”“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”,人要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、充满活力、身手敏捷、身体强壮。止痛以散寒为重,散寒以助阳为先!